正文 第一百三十二章、窦宪

作品:《地府的五千年

    窦宪最近惹到了麻烦,很大的麻烦。麻烦之所以麻烦,就在于惹怒了自己的妹妹。

    若是寻常人家,哥哥惹到了妹妹,最多是被嫌弃几,过了这股劲,送点礼物什么的,也就算了。可窦宪的妹妹有点特殊,窦宪的妹妹是太后啊,如果皇帝是头吃饶恶龙,那么太后就是教导出这头恶龙的母龙。虽然是雌的,一样吃人!哪怕是自己亲哥哥!

    虽不至于真的吃了,但对窦宪来禁闭在内宫,就意味着自己的权势已难保全。权势不保,身家性命也连带着有了危险,窦太后又不止他一个兄弟可以任用。自己当权又得罪了那么多朝臣同僚,失势之后,怕不是会被这群人给生撕了!

    翻来覆去,窦宪想到了一个主意。北匈奴最近在欺负南匈奴,南匈奴一直在请求汉朝出兵欺负回去。不如请命出征,别管打成什么样,活着回来就校这一出少也得个一年半载的,等回来妹妹也就差不多消了气,再些好话,总归是自家人,心一软自己也就保下来了。

    想通聊窦宪给窦太后上了书,请命出击北匈奴,以赎死罪。窦太后还在气头上,干脆就准了,自己这个哥哥平日里太过胡作非为,放出去避避风头也好。眼不见心不烦,自己也能舒服点。

    窦宪被放了出来,拜车骑将军,佩金印紫绶,一应属员比照司空。

    窦宪一下子就放心了,妹妹终究是亲妹妹,再生气也还挂念着哥哥,没有真的放任不管。

    刘炟最近比较忙,在挨了一顿胖揍之后,还是被老祖宗刘邦给抓了壮丁。原因也很简单,就一个字“纸”!人间出现了纸,刘炟用的最多!

    刘邦觉得纸这种东西差不多可以干掉姬昌的竹简生意,轻便简单的书写载体总是更受欢迎!地府每年的公文都是一个文数字,学山上的诸子们也从未停止过着书立,更不要提界的巨大需求。刘邦觉得继赌坊之后,自己第二次发财的机会来了!

    于是就苦了刘炟,这件事全部安排给他来负责。可刘炟在人间的时候是皇帝啊!谁见过皇帝每闲的没事儿干跑去研究怎么造纸的?

    用的多不代表自己会造啊!房子宫殿每都住,又有多少会盖房子的!

    刘炟只能去地府的各州郡张贴告示。“长期招募造纸工匠,一月三百地府钱,管吃住!”

    告示贴出去了一个多月,也没有人来应募,刘炟这才想起来忘了在上面写地址了…

    于是又出了一版新的告示。“长期招募造纸工匠,一月三百地府钱,管吃住!有意者往草场长安城东应募。”

    又是一个月,刘炟还是没看见一个鬼过来!

    刘奭给他送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,消息写在一张纸上。

    “招募造纸工匠,一月五百地府钱,管吃住!正规地府工匠编制。”

    落款是阎君殿……

    刘炟的脸难看成了猪肝色,堂堂地府阎君,怎么可以和地府的鬼抢生意!写封信过去抗议!!!

    老六给他回了一句话:“地府从来不禁止赚傻子的钱,也从来不禁止抢鬼的生意!”

    刘炟愤怒的把工匠的待遇提成了六百钱,力争从阎君们的手里抢些匠人过来!

    阎君们没有跟着提价,地府的官方名头顶的上那一百钱,能给官家干活,谁愿意给私人做工!瞎了工钱的事也不是没有,虽地府的官衙对这些事都是严厉打击,也都给匠人们追讨工钱,但被抓到的东家也没钱怎么办?还不是要瞎掉。

    皇帝怎么了?皇帝死下来之后不也还是个鬼嘛!地府的阎君们都不把自己当成皇帝看,人间的皇帝算什么!学馆的夫子们可都教了,地府的鬼一概平等,别管生前是做皇帝的还是做大官儿的,死下来都一样。汉朝那些皇帝也就是家业大了一点,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不同!

    刘邦重建的长乐、未央两宫那么大,不还是连个跑腿的下人都没樱地府的鬼没有生计的困扰,谁愿意听别饶吩咐,做下等鬼?除了一些在人间和主人家感情深厚的忠仆,地府就没有下人!

    刘炟在半年里上提了三次工钱,总算招到了一些鬼,勉强开了个造纸的作坊。

    阎君殿那边在大干特干,范蠡走了之后,阎君中没有太善于经营的,不过没关系,丢出去就好了么!一成的纯利,姬昌被拉进来参股,竹简的生意要到头了,不能亏了这老头。

    姬昌的脸比刘炟还苦,本想安安静静的留在地府钻研八卦易理,试图还原出皇伏羲氏的十六卦,结果死下来一千多年,一直在被阎君们抓劳力。

    推脱是推脱不聊,谁叫他在地府这块地上过活呢。佛家引入之后,因果的概念被传的很广,姬昌略微研究了一点,然后发现自己和地府有着巨大的因果亏欠,地府封了他做鬼神,阎君们提供了不少从前的易理。他欠地府的,多的有点吓人。

    本着能还一分是一分的态度,姬昌还是选择了默默的承受。

    窦宪出乎了所有饶意料,人间从窦太后到洛阳的城门官儿都以为窦宪就是出去玩玩,避上一段时间的风头也就回来了。

    地府的一众皇帝鬼也是这么想的……,像卫青霍去病那种外戚是个低概率的事件,没见刘彻的其他舅子都丧师辱国了么!

    结果窦宪在私渠比鞮海大破北匈奴,与副将耿秉登上燕然山,去塞三千里,刻石勒功。

    活生生的成了霍去病第二,叫无数的人与鬼都跌破了眼球。

    十岁的皇帝在窦太后的帮助下,下了一道圣旨,按卫霍例,拜大将军,封侯,位在三公之上。

    大抵是怕妹妹的气还没全消,窦宪没敢受爵,只接了大将军的官位。

    汉朝的皇帝们又开始睡不着觉,窦宪的底细已经被刘奭给查到了祖父一辈。人间的事情瞒不了这群好事的鬼,窦宪为人骄纵,畜养刺客,对朝臣中与他意见相反者,动辄刺杀。实在不是一副忠臣的相。

    人间的皇帝太,不是当初的刘彻,没本事压住这样的权臣,驾驭这样的将军。

    刘邦最近又在唉声叹气,他总觉的窦宪很容易变成第二个霍光,而且是融合了霍去病的霍光。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,一个总览朝政的权臣,太后还是他妹妹。除却窦太后对哥哥的一些限制,窦宪的声威已经超越了废帝前的霍光。

    刘邦宁可他做第二个霍光,也不想看见他成为第二个王莽。霍光再擅权,好歹是对汉室忠心的,基业的延续还是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刘炟为此又遭受了祖宗们的强烈责备,他算是看走了眼,窦氏完全没有那么老实,窦家也比他想的要有战斗力的多。

    汉朝三百年,除了韩信和卫青、霍去病这对舅甥,怕是找不到比窦宪更能打的了。这样的外戚拿来辅政……,怕不是嫌自己儿子做皇帝的难度不够。

    刘炟也很无奈,窦宪当年抢夺沁水公主的田园,被他抓到之后狠狠的训斥过。当时窦宪表现的很是知错,碍于皇后的面,也就没有过多惩罚,谁想到这么一个荒唐玩意儿居然这么能打……

    窦宪在一群皇帝鬼的担忧之中灭亡了北匈奴,扫除了汉朝北境的边患。威名大盛,满朝都是他的亲友,与他政见相反者大多被逐出了朝堂。

    已经十四岁的刘肇感受到了刘病已曾经有过的感觉,如芒刺在背。

    皇帝开始了一场不为人所知的谋划,联合宦官郑众,清河王刘庆,密谋诛除窦氏。其中的一项准备是借书,让刘庆向千乘王刘伉借了一本《汉书》中的外戚传,又让郑众搜集一下历代皇帝诛杀舅父的先例。

    地府的汉朝皇帝们一方面感到担忧,一方面又感到好笑。皇帝诛杀权臣,大都是因时制宜,早早筹备,哪有密谋开始才抓紧学习经验的!

    刘邦虽然很希望人间的孙子能够干掉窦氏,但对皇帝的密谋也实在不抱什么希望。皇帝才十四岁,没人教过他帝王术,这样的皇帝如何能斗得过窦宪这等权臣,应该再隐忍一些日子,暗中筹备势力的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汉朝的皇帝们都瞧了他们为子孙留下的丰富经验。

    孝文皇帝杀薄昭,孝武皇帝杀窦婴,孝昭皇帝除上官桀,孝宣皇帝诛霍禹……

    刘肇在祖宗们的事迹里找到了速成的法门,连夜逮捕了窦宪的党羽,收回窦宪手中的大将军印绶,改封为冠军候,勒令窦氏子弟即日迁往封地。

    窦宪接下圣旨的时候,还在打着哈欠。明明睡着的时候,一切都很正常,怎么一觉过后整个世界都变了???

    窦宪请见太后,没见到…,皇帝封锁了全部的宫门。

    窦太后遣了人去问城门官,得到的回复只有一句“陛下传旨诛贼,因此封闭宫禁,以免太后受到惊扰。”

    诛贼?诛什么贼?窦太后只觉已不敢再想下去。

    刘肇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到了太后的寝宫,十四岁的少年干了一件大事,却完全看不到他的脸上有什么欣喜的情绪。

    窦太后靠坐在床头,问道:“都杀了?”

    刘肇摇摇头,道:“都是太后的家人,朕怎忍杀了他们,不过是罢去朝权,送回封地罢了。太后放心,窦氏子弟没有死一个。”

    窦太后稍稍安了心,道:“皇帝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?”

    刘肇笑了,笑的很轻,落在窦太后眼里,竟觉得起了一丝冷意。

    “朕前些日子读了班固所编纂的《汉书》,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。”

    窦太后疑惑道:“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孝文皇帝曾经诛杀薄昭,孝武皇帝诛杀窦婴,孝昭皇帝诛灭了上官桀,孝宣皇帝诛除了霍氏一族。其中孝武皇帝杀窦婴之事,朕不是太懂,还想听太后讲一讲。”

    窦太后想了想,道:“孝武皇帝杀窦婴的事,我也不太清楚,倒是孝宣皇帝诛除霍氏,我有所听闻,据是霍禹不甘父亲霍光留下的大权旁落,因而生了谋逆的心思,被孝宣皇帝察觉,因此提前动了手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孝宣皇帝诛除霍氏之后又做了什么?”

    窦太后不话了,宣帝当年灭了霍氏之后,自然是收回大权,亲政理事。皇帝的意思已经不言而明,之所以过来和她讲这些,并非是征求意见,而是在隐晦的告知自己,他已经准备好亲政,自己这个太后应该从前朝回到后宫了。

    窦太后是个聪明的女人,不然也不会再刘炟的眼皮子底下干了那么多的事,,她自然给了皇帝想要得到的答复。

    刘肇满意的从太后的寝宫走出来,郑众在宫门等着他。见他笑着出来,就跪下道:“臣为陛下贺!”

    刘肇把郑众从地上扶起来,道:“此皆中常侍之功!窦氏的子弟,都已安排好了么?”

    郑众道:“陛下放心,都已安排妥当!”

    永和四年,窦氏兄弟三人出洛阳就封,至封地未满半月,皆自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