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332章:烽烟遍地 军阀混战

作品:《鸿蒙末判

    来福、小七得了功名,梨园上下当即另眼相待,来福升职梨园戏班账房管家,小七啥也不用干了,安心读书备考秀才。

    此时的陈圆圆对小七充满了期待。

    可天有不测之风云,当来福与小七双双考中秀才,赶往南京考举人时,陈圆圆被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。来福、小七回到苏州后,来福劝说小七:“别伤心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”

    小七伤心个P股,早就对陈圆圆没兴趣了。更是烦透了来福这个啰里啰唆的账房先生。

    崇祯十五年

    科举捷报传来,小七考中了举人,但名次太靠后了,来福则是名落孙山。来福可不会气馁,他依然积极备考下一场科举。

    考中举人就有官做,再不济也能在苏州城中混个一官半职,可陈小七举人并未做官去。

    做官有个啥意思?

    明朝举人享有400亩的免税赋的福利,农民为了合法避税,举人成了他们投奔的对象,争着送田产。

    安逸过自己小日子的陈小七又怎愿意经营官路!

    通过了解,实地考察,陈小七第一时间借贷购买了苏州水岸边400亩良田。雇请的劳动力都是壮壮的,棒棒的小伙子。

    这样的时刻,陈小七自觉人生已经达到了辉煌的巅峰,安心做起了举人老爷的日子。陈来福当然辞去梨园工作,回到陈举人府邸一边读书备考,一边给小七管理财务。

    崇祯十七年春天,不幸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:李自成攻陷北京,崇祯帝殉国。但想得到更多的消息就难了,受制于这个时代的交通,根本无法及时获得北方的消息。

    陈小七举人可管不了那么多,家中已经是三妻四妾,儿女成群,在地方上要钱有钱,要面子有面子........,谁特么做皇帝不需要读书人管理地方啊。

    只是亏了来福一身好学问,没地方赶考了。不过,他也不急,日子过的这般滋润,秀才功名同样有面子,有啥好急滴呢。

    来福就对小七说了:“咱们这两年经营丝绸、粮食,特别是私盐生意,咱们的家业可不小,一旦江南陷入战乱,咱们这家业可就难保了啊。”

    小七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,小七对来福说:“组建军队,守住家业观风,谁做皇帝咱们就投靠谁。”

    来福点头,小七是举人老爷,当然听举人老爷的,他从不反驳小七,小七说啥就啥好了。贩卖私盐,倒卖粮食,短短两年,陈举人在苏州城中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旺族了。只是小七从不逛妓院,也不爱吃喝嫖赌,闲来无事就与陈来福下棋。

    北方

    李自成入京没待上几天在“一片石”(山海关)决战中被吴三桂联合八旗兵打的抱头逃回京中匆匆登基,第二天就宣布:撤离。

    嘛呀,这是打天下吗?

    可这个时候太岁(李锦)已经成长了起来,他已经拥兵万余,且都是有组织,有纪律的百战精兵。他也参与了“一片石”之战,但他同样是“聪明人”,他与中康(李延)早已看出李自成没前途。他们只调集千余骑兵参与了攻打吴三桂。且在作战过程中,他们是出工不出力。他们在一片石之战中见识了山海关与清军的火炮威力。

    逃回京城中后,李自成部下拷掠富户,他们确是在京城火器作坊收集火枪、火炮,包括制作设备。李延到处寻找火器工匠,组建工匠营。李景常年带兵打仗,对战场观察细致入微,他对李延说:“山海关的火器,特别是清军的火器实在太锐利了,这与我们认识的火器不同......,我们需要组建一支比清军更锐利的火器营。我们需要弄到清军的火器才能仿造。”

    李延虽然不直接领兵打仗,可这么多年军旅生涯,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将军,他当然能够理解清军火器在战场上起到的决定性作用。

    李延向李景建议:“你给我一千骑兵,我向清军投降,如此才能够弄到清军的火器情况。”

    李景可不会担心李延真会投降清军,他当即答应了李延的提议.......,他对李延说:“李自成败定了,我得趁乱收集粮草,收集壮丁。

    北方军事力量已经无法阻挡八旗骑兵,我南下南京城扶持个小明廷。你不要急于回来,一定要搞清楚清国的军事力量。

    但想搞清清国军事力量,特别是火器力量,你得成为火器专家,毛遂自荐,打入内部收集情报。”

    李延重重的点头!

    这叔侄两都是善于动脑袋的聪明人啊。

    李景撤离后,李延当即书信清国皇室,浮夸自己的兵力,愿配和清国夺取京城。顺带,他把自己海夸了一顿,秀才功名,被李闯裹挟入军.....,精通火器制造,但不愿意给李贼卖命,一身好本事遇不上伯乐。(他可不担心牛B吹暴了,他在京城中找了很多火器专家,正在日夜研究火器。且洋人火器专家汤若望就与他做了朋友。)

    李延的书信送到多尔衮手中后,多尔衮大喜,当即给李延加官进爵。

    话说叶布舒,

    他这几年并未大规模增加兵力,他现在一心搞火器改进,特别是蒸汽机。他居然搞出了后膛枪,后膛炮......,并培养起了三千火器技工。他的财富在战争中积累足够了,但他依然不准备过早动手。他在等待八旗主力入主中原时,将沈阳一锅端。

    他的机会就要来了。

    多尔衮很快决定帅八旗主力入关,一举定鼎中原。

    李自成已经撤离京城,吴三桂此时被多尔衮逼迫着追击李自成......,多尔衮几乎在没有任何抵抗力量的情况下,由李延引领进入紫禁城。

    可就在这时,隐藏在松锦一带的八旗驻军叶布舒部3千洋枪队,拉着火炮登场了。他们这样一支洋枪队可不是滑膛枪呀,他们准备5年之久,P事没干,一心积攒粮草,一心积攒军火......,当他们杀出时,空虚的沈阳留守部队根本无法招架。开花蛋轰上几下,沈阳城门被打开了,清国皇室成员几乎全部被抓住了。

    叶布舒也够狠,女真皇室男性成员一个不留,全部砍了脑袋,他懂的联姻蒙古,蒙古女子一个未杀。

    占领沈阳城的叶布舒迅速获得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特别是沈阳城中本就有火器作坊。而八旗并不善于用伙药.......,这一下子可肥了叶布舒。

    刚立足京城的多尔衮惊闻沈阳巨变,他被吓傻了,留守的济尔哈朗豪格、德格类、岳讬、济尔哈朗、阿济格、多铎等人在反击中全部被打崩。虽然主力尚在,但老窝被叶布舒霸占了,他不但迅速组建起一支三万人的满汉军队,他居然还敢主动出击。

    多尔衮在了解了前线详细战报后,他并未敢急于杀回沈阳。叶布舒的火器威力实在太强了,骑兵根本越不过火器阵地。可继续让叶布舒在东北境内组建军事力量也不行。

    多尔衮主力未曾反击沈阳,但离开了京城,驻守在山海关。不断败下阵来的八旗兵向着山海关汇集的同时,他们给多尔衮带来了后膛步枪。

    战争必然导致枪支遗失等问题,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。

    后膛枪同样没有例外的也到了有心人李延手中。但他并未急于离开,他只是将枪支、弹药样本交由亲信去找李锦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李延向多尔衮提出了军事建议,建议他利用叶布舒立足未稳,火枪兵不多的情况,引诱其决战........,利用人海战术夺回沈阳,抢到叶布舒的军火作坊。

    多尔衮不得不采纳李延的建议,他同样知晓不能让叶布舒获得站稳脚跟的时间。

    十万八旗裹挟着6万汉旗步兵四面八方向沈阳发动了进攻。轮到叶布舒傻眼了,他的军火依然充足,但他确实立足不稳,根基实在太薄弱.......,沈阳城中忠于清国的居民,甚至征集的二线部队中太多的清皇室死忠四处纵火,搞的沈阳城中浓烟滚滚,搞的叶布舒无法继续在沈阳城中立足。

    无可奈何的叶布舒接受了多尔衮要求决战的要求,但他的主力部队在出城作战时,他留在城中的军火作坊营遭受了城中有组织的攻击。因留守作坊营人手太少,且对环境陌生,他们在惊慌中突围出城去找叶布舒了。

    可怜叶布舒埋头经营了5年的科技产品就这般落入了多尔衮手中。(而多尔衮必然再次找上火器专家李延、汤若望等人。)

    当多尔衮得知沈阳城内军事行动成功后,他压根就没与叶布舒决战,里应外合得到军火制造设备后,他就带着主力后撤了。

    而沈阳城中浓烟滚滚,叶布舒在失去部分军火制造设备后无可奈何的组织人力四处扑火,稳定城中局势,可他不敢搞屠杀。因为他知道沈阳城中的奸细趁着混乱的局势,能跑的,早跑了。

    东北瞬息形成叶布舒集团与多尔衮集团相争的局面,但始终是叶布舒的科技力量强大。且八旗内部就不是铁板一块。叶布舒只要有一年喘息时间,他就能够在沈阳站稳脚跟,迅速扫平多尔衮集团。

    可怜多尔衮,他在抢到叶布舒的部分军火制造设备,其中包含一台蒸汽机后,那是欣喜若狂。他首先启用的就是李延、汤若望等火器专家。可李延接手不到一个月,他搞懂了火器制作流程,他将蒸汽机拆散了,连夜扛着跑了。

    而这时候,李景正在南下的途中征集壮丁,队伍滚雪球一般壮大,他在得知清国巨变后,他并未返身回京师,他率领5万精兵冲向了南京弘光小明廷。他的军队同样势如破竹,无人可当。

    李景的想法是十分好的,不断的书信弘光,希望辅佐天子北伐,可弘光胆小啊,他跑了.......,可江南就这么P股大点的地方,能往哪儿跑呢?

    跑到合肥不行,合肥正是盗匪横行之时,李自成部队,张献忠部队,左良玉部队........,弘光小朝廷压根不敢往合肥跑。最安稳的依然是江南巴掌大的这么一片地方。再不济,跑杭州、浙江,下海避难。

    李景不顾弘光劝阻,南下的速度太快,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.......,弘光匆忙之中逃出南京,由马士英、高弘图、钱谦益等东林党人带着跑到了扬州。他们将扬州督师史可法给赶走了,他们让史可法去苏州征兵、征粮。

    明朝境内现在是一锅粥,混战不休,因缺乏粮饷,各路兵马都没什么战力。李自成在得知京师处于空虚状态,他又杀了回去捡便宜。可他刚赶到京师附近,恰遇无家可归的多尔衮再次杀回来。依然是李自成一败涂地。迅速南逃。

    大明朝陷入了烽烟遍地,军阀混战,没有一家能够占据优势的局面。

    倒是李景,他在迅速平定南京时,因为手中兵力雄厚,建制完善,他在第一时间稳定了局面。随即传来喜讯:李延不但搞明白火器制作流程,他还将蒸汽机给偷到了。

    李景迅速派出万余骑兵去寻找,接应李延。

    可怜老古埋头烧锅煮饭,煮熟的饭就这样落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太岁手中,这叫人情何以堪?(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