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5章 军政改革(一)

作品:《更宋

    建隆元年,八月初一。

    拱锤殿,郭浩坐在龙椅上,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,等待官员们奏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,昭义节度使李筠镇守潞州已达八年之久,恃勇专恣,招集亡命,臣最近得到密报,李筠勾结契丹,有意谋反!”

    赵匡胤汇报完,郭浩暗自回忆,历史上老赵继位后,确实有两次叛乱,史称“二李之乱”。

    其中一位是李重进,在郭浩收复燕云的时候,就已经软禁起来了,另一位李筠,本以为没有了北汉,郭浩也算众望所归,他不会造反。

    哪成想李筠貌似忘不了郭威,竟然露出反意,显然是不把郭浩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“我听说李筠有个儿子,名叫李守节,名如其人,是个可用之才,朕可以授他为皇城使,希望李筠能收起造反之心。”

    郭浩说完,赵匡胤知道郭浩这是不想大动干戈,如果能兵不血刃化解矛盾,也是一件好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英明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退下后,礼部尚书道:“陛下,八月戊辰朔,理应遣飨周庙。”

    郭浩闻言点头:“这件事就让郭玘去办吧。”

    郭玘,光禄少卿,主要负责祭祀,属于礼部的官员,历史上不出名,可是郭浩要记住。

    “遵旨。”

    郭玘应下了差事,这时范质道:“陛下,河中大旱,已经有一个月没下雨了,如果再不下雨,恐怕会影响庄稼收成。”

    听到有了旱情,郭浩立马严肃起来,古代的天灾可是很严重的,如果处理不好,不但会饿死很多人,还容易发生起义。

    “不下雨,这是个问题啊……”

    郭浩心里不由得想起后世,面对旱灾该如何应对,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人工降雨,不过杯水车薪,现在还实现不了。

    再有就是南水北调,这可是个大工程,以现在的科技程度,更不可能实现。

    郭浩不是真正的古人,不相信什么封建迷信,知道祭祀祈祷是没用的,思考了一番。

    “这样,统计一下旱情多发地区,在当地挖掘蓄水池,同时各个乡村拦河铸坝,用来干旱时期的浇灌。

    同时寻找懂水文地理之人,探查地下水,官府出面挖掘水井,引地下水灌溉田地。”

    郭浩说完,立刻有人记录下来,官员们听了不由得点头,如此实际的方法,可比什么祈祷强多了。

    官员们说的差不多了,该轮到郭浩发言了,郭浩看了看三位宰相,忽然开口道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诸位觉得,何为天下为公?”

    此话一出,武将们只当没听见,文官们却不得不思考。

    这句话出自《礼记·礼运》,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,天子之位,传贤而不传子,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。

    郭浩忽然说出这句话,显然不是说他要退位让贤,毕竟他才刚当皇帝,如此他必有深意。

    “陛下,昔者仲尼与于蜡,事毕,出游于观之上,喟然而叹。仲尼之叹,盖叹鲁也。

    言偃在侧曰:“君子何叹?”

    孔子曰:“大道之行也,与三代之英,丘未之逮而有志焉。

    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

    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疾者皆有所养,男有分,女有归。

    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

    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。

    是谓大同。”

    朝堂上还是有能人的,王浦立刻就说出了原文,其实原文中有很多治世的理想。

    郭浩点点头,继续道:“今大道既隐,天下为家,各亲其亲,各子其子,货、力为己。

    大人世及以为礼,城郭沟池以为固。礼义以为纪,以正君臣,以笃父子,睦兄弟,以和夫妇,以设制度,以立田里,以贤勇知,以功为己。

    故谋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。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选也。

    六君子者,未有不谨于礼者也。以著其义,以考其信,著有过,刑仁讲让,示民有常。

    如有不由此者,在埶者去,众以为殃。是谓小康。”

    小康这个词,后世之人一定不陌生,其实不只是现代,古人其实也向往的小康的生活。

    郭浩说了这么多,当然不是考校大臣学识的,天下为公是引子,是口号,也是一个开始。

    看见下面大臣依旧在思考,郭浩示意太监拿来一个卷轴,打开一看正是“天下为公”四个大字。

    郭浩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走到台阶下面,路过大臣身边,近距离观察他们的表情。

    “朕继位以来,一直在思考,朕为什么当这个皇帝,朕想了许久,终于有了答案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郭浩已经走到了大殿门口,看着天上的太阳,闭眼沐浴着阳光。

    大臣们都望着他,半晌郭浩转过身来,朗声道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”

    四句话一出,如黄钟大吕,振聋发聩,有识之士都是身子一震,因为他们听出这四句话的含义,是多么伟大,多么高尚。

    郭浩说完,迈步走回龙椅,边走边说道:“自始皇帝歼灭六国,一统天下后,至今已有千年之久。

    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秦有七国之乱,汉有楚汉之争,三国争霸归南北,五胡乱华隋统一。

    隋末英雄起,大唐二百九十年,五代更迭,十国割据,如今大宋虽为华夏正朔,可领土却不及唐的三分之一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郭浩看了看那些武将,武将们有些激动,以为郭浩要开始统一天下了,个个都打起精神。

    “王朝的覆灭,多起于内乱,而内乱的根源,其实是人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,哪怕是朕,也不是完美的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郭浩已经重新坐到了龙椅上,大臣们若有所思,等待郭浩的下文。

    听到下面没有人搭话,郭浩继续说道:“之前朕欲立内阁,实乃是想找些人给朕出谋划策,不过这样一来,貌似有些浪费。

    所以朕决定,要废除三省,统一为内阁,扩建六部,根系伸展到地方。

    州郡之地,建立六部分部,由中央统一管理,州郡的长官统筹大局,不直接干涉六部运转。

    有些事情,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,正所谓术业有专攻,一个知县如果权利过大,在某些事情上胡乱指挥,不但不利于事情发展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    朕这么说,诸位可能不是很明白,不过朕已经把细节写了下来,你们可以仔细看看。”

    说着,郭浩让人把事先抄好的新体质发下去,大臣们人手一份,朝堂上鸦雀无声,只有翻看纸张的声音。

    良久,魏仁浦长叹一声,施礼道:“陛下,此法虽好,可不合礼治,而且如此改革,势必会增加很多官员,这会给朝廷加重负担啊!”

    魏仁浦说完,范质也点点头,其他文臣都看着郭浩,至于武将则没人说什么。

    “虽然会增加负担,可也有这个必要,朕这么做正是为了真正的公平,只有专业的人,才能办专业的事!”

    “可是我们一时间上哪里去找这么多人啊!”

    王浦问出了关键,郭浩却早有打算,只见他平静地说道:“开科考试,这次考试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,只要专业对口,考试通过,就可以安排试岗。”

    三位宰相互相看了看,都明白郭浩这是主意已定,哪怕他们阻拦,也改变不了郭浩的决定。

    “那,这内阁成员如何选择,还请陛下示下。”

    “从三省中优先选拔,选出七位核心成员,其余人员由七位核心成员领导,商议政事投票做出决定,朕有一票赞同、否决的权利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