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分封宗室

作品:《穿越宋朝当太子

    延福宫内,赵昕正在同大宋的宗室们一同宴饮。

    仁宗皇帝有兄弟,但都夭折了,赵昕也有两个兄弟,但也没长大就夭折了,所以宋仁宗和赵昕这两代到目前为止,没有直系亲王。

    所以宋朝的王爷往上数的话要到真宗皇帝,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。

    长子赵元佐受封楚王,与真宗皇帝是一母同胞,因为其叔叔赵廷美死后,而精神失常,后来被太宗皇帝削去王位,真宗时又恢复。天圣五年(1027年)十二月,赵元佐去世,享年六十三岁。

    次子赵元僖受封许王,但后来因病去世,年仅27岁,无后。

    四子赵元份,商恭靖王,濮王赵允让的父亲,赵宗实的爷爷,景德二年去世。

    五子赵元杰,越文惠王,死于咸平六年,年仅31岁,无后。

    六子赵元偓,镇恭懿王,死于天禧二年,时年41岁。

    七子赵元偁,楚恭惠王,死于大中祥符七年。

    八子赵元俨,周恭肃王,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王,死于庆历四年。

    九子早夭。

    七个一品亲王到赵昕继位后已经全部死掉了,还有两个无后。

    宋代爵位分十二等,王爵是第一等爵位,宋朝皇帝的儿子和兄弟封亲王。第二等是嗣王,只有亲王的嫡长子才能继承此爵位。

    第三等是郡王,宗室近亲继承亲王者,特旨册封亲王。

    但事实上,宋代亲王死后,儿子很少有被直接封为嗣王的。皇子被封为亲王,仅止其身,亲王死后,从他的儿子中选一个出来封为国公,所以仁宗即位之前,赵氏宗族只有楚王和八大王两个亲王,一个嗣王和郡王都没有。

    仁宗为了改变这种局面,在庆历四年,第一次下诏册封十王之后,十王指的是宋太祖三个儿子和宋太宗的七个儿子,封了郡王6人,国公3人,郡公一人。

    赵昕继位一年有余,对宗室也进行了加封,但由于众人的血脉跟他隔了三代的原因,所以只有郡王和国公,没有嗣王和亲王。

    “怀吉!除了你,其余的都下去吧!朕同几位叔叔和兄长聊聊家事!”

    延福宫内,赵昕对着身边的内侍说道。

    “诺!”

    宦官和宫女们应声而退。

    应诏而来的宗室有十几人,其中爵位最低的都是国公,最高的是郡王。

    “今儿个把几位叔叔和兄长召来,自然是有事相商!”

    赵昕笑道。

    “官家!臣等皆乃赵氏皇族宗室,官家若有需要,臣等自然责无旁贷!”

    北海郡王赵允弼年龄最长,便起身说道。非年非节的,官家召见他们,肯定是有事情要交代。

    赵昕又道:“朕召几位叔叔和兄长前来,自然是有好差事要交代。”

    东平郡王赵宗实忽然起身拜道:“官家!臣想到边关军中效力,还请官家成全!”

    “先别急!待朕说完要事,东平郡王再言也不迟!”

    “来人!取地图!”

    赵昕看了一眼众人,说道。

    一副硕大的地图被两名宦官抬了进来,宗室们一看,竟然是交趾国的地图。

    赵昕看着众人说道:“众位都是赵氏皇族宗室,是自家人,所以朕有什么话就直说了,先前朕改交趾路为云越路,然而交趾国,我大宋军队并未全部占领,原交趾国世家大族逃到了布政州,地里州,麻令州,这三处,这三处地势偏远,且世家大族林立,朕在交趾打算推行新政,所以可以聊到,他日,交趾境内的其余豪门大族多半也会迁移至此处。”

    “官家!不知臣能为官家做什么?”

    豫章郡王赵宗谔起身道。

    “朕打算将与这三洲交接的乂安府一分为四,分封给四位在座的宗室!”

    赵昕起身来至地图面前,指着乂安府说道。

    “嘶!”

    十余位宗室都愣住了,他们没想到当今官家竟然打算分封宗室,他们虽说是赵氏皇族,有爵位和俸禄在身,但爵位几代就没了,而一旦拥有了封地的话,那么肯定是可以继承下去的。

    “官家之言!可当真?”

    赵宗实不敢相信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如假包换,乂安府共有四州,朕打算将这四州之地分封给你们其中的四位,你们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,而且朕不再过问封国之内的所有事务,但是你们的爵位只能是国公。”

    赵昕笑道。

    交趾境内南方,世家大族林立,赵昕不想让大宋军队深陷其中,所以赵昕打算实行分封宗族守边的政策,当然分封的区域也在赵昕的心里国土面积之外。

    “官家!不知臣等受封的条件是什么?”

    赵允弼出言道。

    “分封需要满足四个条件,第一,受封之后,每年对大宋上贡,第二,每三年,朕会举行一次皇族大会,受封之人必须参加,第三,受封之人必须将名下所有的田产上交给朕。当然了财货你们是可以带到封地之内的。”

    赵昕略有深意的说道,京西北路朝廷控制的田地只有十分之一,普通百姓手中的田地也不过十分之二三,至于剩下的十之七八都在这些赵氏宗族的手中。

    直接变法实行均田制或者摊丁入亩,即便赵昕再牛逼,那也只有一个结果,那就是天下大乱,所以赵昕打算采取相对温和的政策,那就是拿田地换封地,而赵氏皇族就是第一受益人,并不是因为他们姓赵的原因,而是因为他们是大宋最为富裕的人。

    赵昕的话落后,宗室们都在思考其中的利弊,留在开封此生无忧,但后世子孙就不好说了,前往交趾,能得到封地,但是需要放弃田产,孰轻孰重,自然得好好思量一番。

    “朕跟诸位是一家人,所以今日才在诸位面前透个风,这四洲之地,大小不一,朕给你们三天的考虑时间,三天之后,朕将根据献上田产的多少,来决定受封的封地,如果没有人愿意受封的话,那么朕在考虑大宋的豪门望族!”

    赵昕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说道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三日后,献上田产最多的赫然是东平郡王赵宗实,据锦绣卫来报,这几天,赵宗实变卖了不少产业,全部用来购买了田产。

    翌日,朝会,赵昕在宣政殿宣布了此事,群臣虽然有点吃惊,但也没什么人跳出来反对,因为这次朝会,光是赵氏皇族就来了几十号人,有个翰林学士拿汉朝来说事,当场差点被赵氏子孙的唾沫星子淹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