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目录 第八章 实事求是(加更3)

作品:《晚唐浮生

    推荐各位书友阅读:晚唐浮生第八章 实事求是(加更3)( )    建极五年四月十五,离皇后车驾抵达临朔宫还有两天。

    邵树德在金台殿上完朔望大朝会,百官罢散之后,又至文山殿,令秘书省置书画局,并召张素卿、杨凝式二人问对。

    秘书省下辖着作局、太史局两大机构,书画局算是第三个。

    有唐一代,虽然传世名画很多,但朝廷并没有专门的绘画机构。画家多分散供职于集贤院、弘文馆、翰林院、史馆等机构中,由这些机构给他们发俸禄,但他们并不一定从事这些机构的工作,整体而言比较混乱。

    秘书省新设的书画局,就是专门养画家、书法家了——甚至包括凋塑家。

    书画局最大的官曰书画郎,从五品上,有两员,张素卿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“张卿,朕看了你的那些画,就问你一句,像人本来长的样子吗?”邵树德指着北巡以来画的一系列画,问道。

    这些画有他本人的,有官员的,有武夫的,有百姓的,还有车驾、战马、武器、旌旗、城池等,包罗万象,但是——画得不像啊!

    “你看画上的陈侍郎,和他本人长得一样吗?”

    “这骑士,人画得那么大,马却那么小,像吗?”

    “旗鼓,也和实物差远了,到底画的什么?”

    邵树德一连问了几个问题。

    核心原因就是人物肖像严重失真,画上各种事物的比例不协调,也缺乏凹凸立体感,全是平面。早年搜罗来的画师也这样,邵树德忍很久了。

    他甚至看过搜罗来的阎立本画作《列帝图》,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严重失真,看着就不像真人。

    而在前世,他看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钮钴禄氏的肖像画,与一寸照片拍的差别不是很大了。

    就真实程度而言,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。

    “陛下,绘画一道,重意境,轻实写,臣这画想表达的是帝王惶惶天威……”张素卿对圣人的诘问很不舒服,但又不敢发作,只能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不真实,看着就没什么威风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张卿,有些想法该改一改了。朕知道汉晋时期画人的本事还不如现在,但既然已经有进步了,何不更进一步?好好琢磨写实的画技,朕是武夫,不懂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,就想看写实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臣遵旨。”张素卿应道。

    “对了。”邵树德又道:“卿可至国子监数学科,问问他们比例是怎么回事。人、马、车、旌旗、器械、城池的比例,一定要协调。画人之时,要有立体感——”

    “陛下,何为立体感?”张素卿问道。

    邵树德想了想,道:“朕龙袍上的褶皱,你可画得出来?”

    “臣可以。”张素卿说道。

    “但不像。很多画朕看了,衣服上确实画了褶皱,但一点不像,不真实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你拿一件袍服放在阳光下,看看阴影光线变化,或有所得。”

    说完,邵树德起身,道:“朕不管前朝怎么画的,但新朝有新气象,朕的要求就是,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意境,脚踏实地,画得更写实、更真实一些。远近、立体、光影、凹凸、线条,仔细琢磨一下,或可出一个新流派。”

    说着说着,他已经走到一尊石凋前,问道:“张卿、杨卿,你们看看这石凋武士像不像真人?”

    二人都不敢说话了。

    “朕看一点都不像!”邵树德毫不留情地说道。

    人脸五官比例就不协调,比较夸张,不似真人。这是此时凋塑的通病,不注重写实。

    后世王处直墓的侍女画、武士凋塑,在他看来就比较失真,小人书风格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自古以来,都是这么凋刻的。”杨凝式迟疑了一会,辩解道。

    “真的吗?”邵树德反问道。

    “真的。”杨凝式很确定地说道:“陛下不妨遣人遍访古迹,真假一看便知。”

    邵树德语塞。

    有那么一刹那,他都想下令把兵马俑挖出来了,让你们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写实派。

    但他终究不敢。这时候挖出来,根本没有能力妥善保管。一旦毁于战火,他就是民族罪人。

    但他还是想不明白,明明秦代的陶俑那么写实,后世发展了几百年,怎么就路子越走越歪?往夸张的方向发展?

    从人的本性来讲,不应该都是临摹大自然开始,追求真实的吗?

    “朕是武夫,只有一个要求:实事求是。”邵树德说道:“本朝一切宗旨,从实事求是开始。人本来是什么样,就什么样。便是给朕作画,也无需修饰。朕嘴角有条细小的刀疤,画师画的时候,为什么隐去?没必要。记住了,实事求是。画画、凋塑、穿衣、为人、做官等等,一切以实事求是为要,不要掩饰。人的本性,朕略知一二。武夫们为朕拼杀,难道是忠君爱国吗?朕以恩义结之,以钱粮养之,以富贵诱之,故奋勇拼杀。难不成还真是为了大义?”

    “陛下,大义还是要讲的。”杨凝式谏道。

    “朕又不蠢,当然知道这点。”邵树德气笑了,道:“君是聪明人,有些话朕无需兜圈子。大义可以让人康慨赴死,让人忠心不二,朝廷可以少花很多钱。这也是实事求是,当然是要讲的。朕所求的,是你等在为人、做官上面实事求是。不要用玄之又玄的东西来骗人,一切化繁为简,直指本源。不要说空话、套话,不要袖手清谈,态度务实一些。便如做买卖,商人逐利,这就是实事求是,没什么不好意思的,人本性如此。还有美人——”

    邵树德随手拉过执扇宫人阿布思氏,道:“人皆爱美,何须用宽袍大袖掩饰起来?”

    阿布思氏身上的还是襦裙,但上身的单襦裁减过,变得极为贴身。就和那日跳舞的萧十五娘一样,凹凸有致,塑造了人体之美。

    在紧致程度上,和后世西方的宫廷装有几分类似了。但袖口没有五花八门的蕾丝,裙摆上也没有繁复的褶皱,一切还是唐装元素。

    唐代在服装上的大胆和性感程度,是远超后世的。襦裙有圆领、鸡心领等各种,开元盛世,袒胸之风盛行。不光宫廷之内,便是贵族、富商之家,也是如此。厉害的露出一半胸,这从唐人诗歌描绘中就能看出,腰、手腕、胸的描写不胜枚举。

    但到了后世,这些简直不可想象,即便青楼里的妓女,也不敢暴露这么多身体,整体风气日趋保守。如果明清读书人过来看一眼,见到这些充斥着性感、欲望元素的女性穿衣风格,估计要骂一声“禽兽之国”。

    邵树德有些时候想想都觉得恍忽,这真是一个民族吗?

    “罢了。”邵树德道:“朕知安史之乱带来的伤害是极其深远的,整个中原汉地日趋保守。保守过头了就是傲慢。不过还好,时间还不长,还有得救。朕不想多说,只望你们实事求是。龙家人相马、养马、驯马本事就是强,中原无人能及。人家厉害的,就要承认,就要学,不能因为龙家是红发蛮夷而歧视,不屑一顾。中原天朝不是什么都最好的,朕看有很多就不如蛮夷,这世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样样第一,有长有短才是正常。不要一说到你的不好就跳脚,实事求是,包容并蓄才是王道。”

    张素卿、杨凝式二人只能连连称是。

    本以为圣人只是对画不满。

    如今看来,画只是一个由头,就像阿布思氏身上改的修身襦裙一样,圣人的想法还挺复杂的。

    歧视蕃人吗?他觉得没有。

    但比起安史之乱前呢?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的。

    如果北方再崛起个什么胡人大汗,打得中原灰头土脸呢?汉人脸上无光、不太自信的时候,会怎么样?通过歧视、唾骂胡人求得安慰?

    如果再进一步,那个胡人大汗兵多将广,吞并了中原半壁江山呢?汉人更加不自信,这时候会怎样?连歧视、唾骂都不敢了,于是在自家人身上折腾?

    最可怕的情况,神州陆沉也来了,这时候又会怎样?什么心气都没了,全当奴隶部曲?

    这不是一步步劣化么?

    实事求是、包容并蓄……

    杨凝式、张素卿二人在宫官的引领下,慢慢离开了。

    邵树德坐回椅子,默默思考。

    在他的余生中,他会通过攻灭契丹、渤海、回鹘、鞑靼等部落、汗国,从军事上来重新建立中原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
    然后再通过实事求是、包容并蓄的态度,来吸收蕃人的长处,化为己用。

    以中原人口、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,一定能够将这些吸收来的东西发扬光大,推陈出新,然后反向输出,最终建立文化上中原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
    而且,这种文化并不是封闭的,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,持续不断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为己用,变成自己的民族传统。文化是需要交流的,封闭的文化,只能是死水一潭,最终腐朽不堪。

    后安史之乱的烂疮,还没进一步恶化,或许可以慢慢消除。

    这个挽狂澜于既倒,并不比军事上的胜利轻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