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0097章 盐徒末路

作品:《明朝大医

    胡庸奎驾着从刘敖那里借来的船,怀揣着从石生那里借来的银子,豪气干云,信心满满的出发,也有一些日子了。

    他一把年纪了还敢于这样拼搏,不得不承认,这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。

    食盐自古就是暴利行业。因为食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,“五味之中,惟此不可阙。”

    在扬州府一带,有很多人都是靠贩盐发家致富的,并因此形成了扬州府特有的盐商文化。

    正因为如此,那些心怀发财梦的人,总是前赴后继,一拨接一拨的涌入这个行业。就连胡庸奎这种年近花甲的人,都要不顾一切的往前冲。

    但此时的扬州府,真正意义上的盐商并未形成,因为大明王朝目前还不允许私人买卖食盐。《大明律》规定:“凡犯私盐者,杖一百,徒三年。”

    但财富的魔力实在太大了,虽然官府管得很严,但仍然有很多人铤而走险,贩卖私盐。这些人被称为盐徒(我们姑且称之为盐商吧)。

    但是事实一再证明,高利润往往是伴随高风险的。

    一些盐徒通过贩卖私盐一夜暴富,跻身上流社会,而更多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,他们或做了囚徒,或葬身大海。

    而他们中的极少数人,如刘敖之流,则通过非常手段,与掌管盐政的官员相互勾结,在发其财,成为最顶级的大盐商(其实还是盐徒)。

    在两淮一带的盐场中,盐徒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非政府武装力量。

    早在正统年间,朝廷就意识到这群盐徒的危害。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尹镗对皇上说:“臣奉敕赴两淮等处巡捕私盐,而所获盐徒多江南常熟悉、江阴等县民,在于直隶扬州府、通州及泰州如皋县、石庄等巡检司界往来兴贩,官兵巡捕,反被其害。其亲管官司,故纵不问,所在巡检司,亦不擒捕,宜并治罪。”

    另据相关史料记载:“宪宗成化三年,扬州盐寇起,守兵失利,诏明讨之。”

    可见当时的盐徒嚣张到什么程度,竟然敢于直接和朝廷对抗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一方面是因为巨大的利益驱使,另一方面还因为主管官员不闻不问,甚至与盐徒相互勾结。因此,这个特殊的群体一直都存在着。

    盐场不仅有盐徒作乱,还有倭寇侵扰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盐徒直接加入了倭寇,而另一些盐徒则与朝廷站在一起,共同对抗倭寇。

    胡庸奎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捞饭吃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之前他贩盐总是与别的盐徒结伴而行,主要还是为了与官府对抗。但这一次不同了,他有巡盐御史王兴罩着,根本就不担心被官府查到的。

    因此他只带着随从,便兴致勃勃地到达沿海一带,从富灶手中轻轻松松就买到了一大船盐。富灶私自煮盐是当时私盐的重要来源。

    事情的进展非常顺利,胡庸奎和几个随从满心欢喜,驾着船从沿海返回。这船盐若能顺利运回扬州府,一定能够大赚一笔的。

    这样下去,再过个一年半载的,肯定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的。

    哼哼,我胡庸奎又回来了!我一定要把失去的一切连本带利的夺回来。

    胡庸奎踌躇满志。

    他却不知道,危险正在向他靠近。

    他们还没有走出多远,就被几条小船团团围住。

    起先,胡庸奎还以为是官府派人来盘查,因此他并不惊慌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只见一人站在一条小船上,对着他们叽里咕噜喊话。胡庸奎一听,一时腿都吓软了。他虽然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,但他以前贩盐的经历告诉他,这是一群倭寇!

    果然,不一会儿,就有一个人用汉语翻译道:“前面船上的人听着,留下船只货物,饶你们不死,惹敢说半个不字,你们就等着到河里去喂鱼吧。”

    胡庸奎将头伸出船舱,朝外面张望。只见每条小船上都站满了手握长刀的人,正恶狠狠的盯着他看。

    他吓得赶紧缩回头去。

    胡庸奎以前贩盐也遇到过倭寇,但那时都是很多盐徒聚在一起,有自己的武装力量,多少也能抵挡几下的。

    但现在他们却只有孤零零的一艘船,船上只有他和几名随从,绝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。

    几名随从被吓得瑟瑟发抖,带着哭腔问道:“我们该怎么办呢?”

    胡庸奎叹息了一声,说道:“我胡某命中该有此劫,还能怎么办呢?大家一起逃命去吧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走出船舱,站在甲板上,对着倭寇说道:“船只和货物都给你们,但是我有一个条件,给我们一条小船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刚才的那个翻译官听后,和倭寇头领叽里咕噜交流了几句,然后回话道:“算你们识相!如果想要命的话,赶快自己想办法吧,我们不可能给你小船的。不过速度要快,我们的耐心有限,我们的刀子也好久没有尝过人血了。”

    胡庸奎听后,差点气得吐血。

    呢玛,这帮死倭寇,连小船都不给一条,让老子如何逃命啊?

    但倭寇是不会跟你讨价还价的,要想活命,还是赶紧想办法逃的好。

    胡庸奎无奈何地返回船舱,抱起一个大木盆,然后对几位随从说道:“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,各自逃命去吧,我们都往河的南岸游,等上了岸再汇合吧,大家都小心一点。”

    他说着便抱着大木盆跳进了河里。

    胡庸奎年轻时候水性很好,这么点距离根本就不用借助什么工具的,但是现在,他只能借助这只大木盆的力量了。

    几个随从则稍微年轻一些,不用借助漂浮物,他们也先后跳进了河里。

    河水冰冷刺骨,他们也只好咬牙坚持着。

    还好胡庸奎有大木盆相助,否则肯定没法游到岸边的。

    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游到了河的南岸。

    胡庸奎回首一看,只见倭寇已经驾着他们的货船快速的离去,船上传来一阵阵欢笑之声。

    他冷得瑟瑟发抖,一时竟嚎啕大哭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