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:对接

作品:《恶女休夫

    “星台哥哥,你在听吗?”柳德音见百里星台听着听着,又阖上了眼睛,不由得轻轻地推了推他。

    “在听呢。”百里星台柔柔地道,“你继续说吧。”

    相王谋逆案他比旁人知道得多一些,在离开大都前,有一日皇帝特意将他喊去,将此事细细交代了一遍,要他多加留意。

    此案的始末在本朝最是讳莫如深,甚至大理寺结案时卷宗上的记录不过寥寥数笔,案情陈述之简单扼要,直教人无从窥探其中深浅。

    而本朝自太祖以下,历来以仁孝治国,最忌讳兄弟阋墙、骨肉相残之事。

    且相王是太祖最疼爱的小儿子,否则,也不会挑最富庶的江南道都会姑苏给他做封地。

    毕竟太宗当时对相王的背叛既感痛心又震怒,却也只是下令将相王弄回大都,本打算弄清楚一切曲折原委之后再作区处,最重的惩罚也不过是拘禁宗人府。

    哪里想得到还未等见着面,相王便在路上就那样去了。

    因而太宗自相王去后,但逢相王的忌日,年年会至太庙向太祖请罪。

    可太宗是个内心极高傲的人,对天下他可不会承认自己有错。

    之后太宗驾崩,高宗继位,高宗打小看着太宗因为此事内疚,心中早已不忿。待手中皇权稳固之后,便使锦衣卫悄悄地去江南道详查相王一案。

    由于当年相王一脉尽数伏罪被杀,锦衣卫去到江南之后根本无处抓手,可他们却并不怠馁,反而另辟蹊径,不露痕迹地将当年涉案的原告摸排了一遍。

    这一摸排,便间接地印证了朝中一些直臣痛批不殆的江南官场的黑暗。

    当年带头控诉揭发相王的两个大臣皆已告老还乡,锦衣卫遂又从南至北寻至陇右,花费许多时间精力,却发现那两个大臣还乡之后竟皆死于非命,然而其中人为的痕迹早已被悉数抹去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那番作为并非一无所获,在其中一个大臣的家中,搜查出一张泛黄的十万两的巨额银票,签发的行号居然是江南道越州的“金泉银庄”,而签发日期,正巧是相王一案结案之后不久。

    锦衣卫当机立断上报高宗,并迅速查封了金泉银庄,紧跟着顺藤摸瓜拽出了原越州知府戴良毓,便因此牵扯出了当年戴良毓的几桩贪污舞弊案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戴良毓一力承担下所有罪责,更在狱中咬舌自尽,到死也并未供出同伙,且坚决不认他参与并策划诬陷相王一案。

    自戴良毓一死,相王案的线索便彻底断了。

    而锦衣卫回京复命,高宗在得知一切之后几乎怒不可遏。

    虽然尚无确凿的证据证明相王本是无辜,可是冤案的可能性便骤然提高不少。一想到这世上竟然存在那样一股黑暗势力,有胆量敢算计并且阴谋加害皇嗣,且有手段能令皇室兄弟之间同室操戈,高宗的恨意及忌惮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自那以后,寝食难安的高宗对江南道便留了心眼,于是时不时地将亲信官员派往江南道巡查,或者干脆安排去江南道当父母官。

    只不过,在戴良毓出事之后,江南道确实曾经安份过一段时间,可自高宗年迈之后,宫中暗涌不断,几欲发生夺嫡之乱,以至于朝廷对江南道的管束有所松懈。

    而昭煌帝继位之初,也不得不将精力耗费在了夺权上,从而疏忽了天高皇帝远的江南,待警觉江南官场已乱相丛生之时,想要重新治理并且拔除隐忧,又深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成。

    因此当百里星台听到柳德音说话本子,讲到相王谋逆的冤案时,他便感觉这话本子居然能神奇地与案情对接,当下也听住了。

    前世他整治江南官场,最后得替相王翻案平反,却也不曾听过如此离奇的传说,因为传说中那位相王府的小少爷嘉年,经证实,当年确实在案发之前就因病去了。

    “那位相王府的小少爷,后来怎样了?”百里星台问道。

    柳德音见百里星台听的仔细,当下便微微一笑,抬手拈了粒樱桃送进百里星台口中,才又缓缓地往下说。

    原来被送往岭南道的嘉年自起程后,到底年纪尚小,难免日夜思念家人,最后竟然半途折返,偷偷地回到姑苏城内,想再见相王一面,求他不要送走自己。

    却不想正遇上相王府陡生变故,相王被强行羁押回京,而王府上下无论主仆皆不问缘由被锁拿下狱,任人宰割,王府财产查抄后悉数入官,王府的大门也被贴上了惨白凄凉的抄没封条。

    往日低头哈腰卑躬屈膝的府衙差役们,陡然摇身一变,一个个撩衣勒臂,如贪狼恶虎将王府搬了个空,一箱箱物品流水般往外搬上马车,堆满了便教运走,不知要送往哪里去。

    嘉年得亏被相王府随行的护卫拉住,这才没有被人发现。

    护卫们一合计,都认为姑苏已经不能逗留了,遂连夜将嘉年送出城,直奔岭南道。

    然而方到岭南道,便被无头苍蝇般四处寻找嘉年的那股叛军发现了,最后在逼不得已之下,离乱之中的某一日深夜,嘉年被送上了一艘驶往南夜国的渔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