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倨后恭

作品:《郑王天下

    感谢书友s若冰的打赏,谢谢!

    翼城以北有三国,由南向北分别是贾国、杨国和霍国。

    霍国以北至随邑,是翼城控制的飞地。

    是当初晋穆侯打下来的土地。

    其中间的千亩,正是晋穆侯因千亩之役胜而命文侯弟曰成师的千亩。

    说起来,穆侯倒是生了两个好儿子。

    只不过天子诸侯之家,有俩有本事的儿子,而且都是嫡子,确实不是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闲话少叙,贾、杨、霍三国中以贾国实力最强。

    这个实力强只是相对而言,事实上,别看翼现在已经快r了,但是想灭贾国,费点劲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历史上,曲沃灭翼之后,顺道就把贾国给灭了。

    也就杨国和霍国残存的时间稍微长那么一点,到晋献公时才被灭。

    三国皆为姬姓,和晋国和郑忽都是同宗。

    只不过,贾国和晋国的血缘关系更近一点,贾国的开国君主乃是唐叔虞的幼子姬公明,康王时被封于贾,称贾伯。

    杨国是在原来姞姓杨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,受封者乃是宣王之子尚父。

    而霍国则是当初霍叔处的封地,霍叔处被废为庶人,其国未灭,由其子继承。

    这三国,正是郑忽出任晋国大行人之后,首先要访问的国家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要访问这三国。

    很简单。

    最主要的目的是自然是借兵伐陉庭。

    翼城新丧,哀侯又是因为伐陉庭,而被陉庭联合曲沃给干掉的。

    翼城上下提到伐陉庭,犹如惊弓之鸟。

    小子侯虽然答应借兵给郑忽,但,郑忽从来没把希望寄托翼人身上。

    寻找他国协助,自然成为郑忽的不二之选。

    三国距离晋国又近,郑忽寻求三国帮助,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其次,郑忽好歹现在也是晋国的大行人,给小子侯出了一结交他国之策。

    不帮翼拉几个盟友,做做样子,刷刷政绩,不利于他的下一步行动。www.83kxs.com

    当然了,若是可能的话,郑忽还想攒一攒班底。

    毕竟手下无兵,腰杆不硬,郑忽这次准备向刘邦学习学习,借兵不还。

    不过,这个难度也是相当大的,毕竟刘邦那时是乱世,有粮草就是老大,此时三国未遭战乱,把有家有室的士卒借过来,让人家不能回国,还得死心塌地的跟随,这事想想都觉得不怎么靠谱。

    事情虽然比较棘手,但郑忽始终相信一句话,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,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多。

    此时下层国人的生活状况异常艰辛,只要能诱之以利,宣之以德,就不怕留不住人。

    贾国国都,贾邑。

    郑忽带着高渠弥及小子侯给予的车五十,金及珍宝若干在贾人的盛大的欢迎仪式下缓缓入城。

    迎接郑忽的是贾国世子公丘,也就是后来的贾国末代国君。

    贾国之所以会以如此大礼迎接郑忽,那是因为郑忽在他自己的出访身份上使了诈。

    也不能说是使诈,郑忽现在依旧是郑国世子,不是吗?

    他只不过没有以晋国大行人的身份出访罢了,虽然出访的人、马、车、财物都是小子侯提供的。

    但是,郑忽这也是为小子侯考虑呀,贾国和晋国距离这么近,晋国闹了这么长时间的内乱,人家都没有参与过。

    若郑忽以晋国大行人的身份出访,坐冷板凳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还怎么为小子侯拉盟友。

    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郑忽托言受其父君之命,将助晋侯弥乱,使之复文侯之业,不知贾伯意下如何?

    这话说的客气,看似有征询之意,实则逼迫贾国选边站,威胁的意味更浓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郑忽的胆子是真够大的,一n在外的光杆司令一言不合就敢公然威胁一国国君。

    要怪也只能怪此时交通不便,信息难通,贾国又地处偏远,在中原发生的事,一两个月或者半年之后才得到消息,稀松平常。

    这也是郑忽敢公然行骗的底气所在。

    用经济学的话说,信息不对称是产生欺诈的根本原因。

    “公丘见过世子,世子至贾,吾国之幸也!”

    车架刚停稳,郑忽还未下车,贾公丘便急忙在车前向郑忽行礼道。

    言语之间,姿态放的极低。

    没办法,拳头大的就是爷,谁让郑国此时是中原风头最劲的强国。

    而且,郑国又不是没介入过晋国内乱。

    隐公五年,郑人助曲沃庄伯伐翼。

    有这个先例在,贾国君臣自然会担心,一旦开罪了郑国,郑国会不会调转枪头攻打他们。

    他们小胳膊小腿的,哪是郑国的对手。

    是以,贾国君臣本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,在郑忽来之前,他们就已经商议好了,得罪谁也不能得罪郑国。

    他们不知道的是,来的其实是只狐狸,而且还是只n的狐狸。

    郑忽见贾公丘态度谦卑至极,心中便知贾国君臣还没有识破他的骗局。

    于是,心中瞬间便已经有了决断,脸色猛的一变,也未下车,冷哼一声,道:“贾伯何在?吾秉寡君之命而至贾,与贾伯共论大业,遣一竖子缘道迎候,轻慢之心昭昭,真以为吾国之兵不利乎?”

    这话说的是相当难听,侮辱,威胁之意甚浓。

    末了,郑忽还从腰间抽出佩剑,指着贾公丘,向左右问道:“此何人也?”

    话落,随行的士卒无不大笑。

    无礼,嚣张,狂到没边。

    这就是此时郑忽的作态。

    贾国虽贾公丘身为贾国世子,二十余年来,还从来没有受过这种侮辱。

    几乎是被人指着鼻子喝骂竖子。

    怒火,几乎是止不住的向外喷涌。

    但是,最终他还是把怒火强压了下去。

    这就是小国的悲哀!

    胳膊拧不过大腿。

    就像后来晋楚争霸时期,鲁宋等国朝见周天子的次数寥寥,但对于晋楚等大国,几乎是岁岁而朝,聘而献物,唯恐因为朝见次数少而遭受大国欺凌。

    此时列国之间的交往,虽然还没有达到那么裸的地步,但是国强和国弱,还是有根本区别的。

    国家之间,历来都是弱肉强食,没什么好说的。

    “吾乃贾国世子公丘,失礼之处还请上国宽宥一二,吾父君已在宫中设宴,为上国世子洗尘,还请上国世子移步前往,公丘谨谢之!”

    贾公丘怒过之后,硬着头皮向郑忽道歉,态度也更加谦卑。

    他若是知道郑忽就是一纸老虎,而且还是没牙的那种,估计一定会把郑忽剥皮抽筋,喝他的血。

    郑忽见戏演的差不多了,闻贾公丘之言,立刻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,急忙下车,回礼道:“竟是上国世子当面,忽实无礼,死罪,死罪!”

    典型的前倨后恭。

    这么做的目的也很简单,就是行骗呗。

    要骗自然就要来个全套的。

    刚开始的倨傲是为了让贾国上下以为他背靠郑国,虚张声势呗!

    至于后来的态度转变,实在是因为贾国上下这么多人看着呢,惹的人家反感,万一再有人犯轴就没得玩了,而且他有求于人,搞得太僵不好收场。

    “不知者不罪,不知者不罪!”贾公丘面色稍霁,也不知是宽慰郑忽,还是在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“世子虽不罪,而忽有内愧之心,倘世子不弃,忽当宴饮之间自罚三樽,为世子谢罪!”

    郑忽边说边拉着贾公丘的手,与其一同登上自己的马车。

    “既如此,公丘在此先行谢过世子抬爱!”

    贾公丘此时已经恢复如常,心中甚至还在检讨,都怪自己刚才没有向郑忽表明身份,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。

    这就是小国心态,被人公然打了一巴掌,还得感谢人家没有再来一巴掌!

    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