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104章 计划买地

作品:《农家媳妇:重生八零之小幸福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

    听了姐姐的话,柳舒开心地拍起手,然后装出一脸老成的模样,走到两个人面上说道,“小丽小波,你们两个怎么不好听听讲,把手伸出来,我要打手心了。www.83kxs.com

    “臭丫头,你敢打我们!”

    两个人当然不会怕柳舒,一左一右将柳舒抱住,直接在她腋下挠起痒。

    “哈哈哈”

    柳舒最怕别人挠痒了,咯咯大笑着求饶,“别挠了别挠了,我错了我错了放过我吧。”

    “真是小孩子。”

    柳叶看着嘻闹成一团的三人,抿嘴一笑。

    和方跃进的事情终于结束,现在看着这温馨美好的一幕,她的心里是那么的放松,她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。

    郑厂长来过之后,裁缝店的生活再次恢复了平常。

    下午的时间,来裁缝店的人是比较少的,其实平时来裁缝店的人并不多,县城里面的人都需要上班,不像农村那么清闲。

    今天人多,是因为正好是周日,明天大家又要上班,下午一般也不愿意出来,所以绝大部分时间,店里的人都在赶做衣服。

    虽然只是一上午的热闹,可是接下的活一个星期绝对是做不完的,最慢拿衣服的人,已经要到十天后了。

    “我看还是再招两个裁缝吧。”

    下午,看着埋头苦干,几乎一下午没有休息的几个人,柳叶忍不住说道。

    “招也不是不行,”王桂兰抬起头来,舒展了一下有些酸胀的脖子,犹豫了片刻也是有些赞同柳叶的话,“就是现在这地方实在太小了。”

    魏师母家并不大,也就是三间屋子,只是前面有一个小院子而已,现在靠后街那边已经打通做了裁缝店的门面,中间的客厅也放了两台新买的缝纫机,大家现在做活主要在这边,前面主要是柳叶做事和接待客人。

    因为缝纫机只有三台,所以小丽和小波中一个人也会跟在柳叶身边,一方面是学习缝纫技术,另外也帮着招呼一下客人。

    最后一间屋子,则是大家睡觉的地方,魏师母、王桂兰和柳舒柳枝四人睡在那里,柳叶则和两个徒弟睡在客厅。

    可以说空间已经不够用,再请人肯定要添置缝纫机,现在这里根本没有位置了。

    “实在不行,”魏师母看着前面的院子,说道,“咱们在院子顶上加个棚子,这样也可以放三四台缝纫机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样弄饭都没有地方了。”

    柳叶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那就真没有地方了。”

    魏师母叹了一口,脸上露出为难之色。

    “师母,你能帮我打听一下吗,”柳叶对魏师母说道,“看看附近的居民,有没有愿意卖房子的。”

    “卖房子?”

    魏师母愣了一下。

    华夏现在实行的是国有制,按照规定,土地是属于国家的,不过对于私人自己的住宅,国家也不会强制地收回。

    如果要收回的话,也会相应地分配房屋给老百姓。

    所以除了这种私宅之外,工人们的房子都是国家分配的,不存在买卖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一个工人从一个城市调动到另外一个城市工作,政府是需要分给他住房的,人们并没有太多房屋买卖这种概念。

    当然,像后街这种原本是农村,但是随着发展并入县城的地区,房子基本属于私房这种类型,私底下也有买卖,而且手续也很简单,只要去居委会备注一下就行了。

    “对,后街这种地方最好。”

    柳叶点头强调道。

    这可是未来的商业街,要是能够买到一块地,将来光是地本身的价值就能让她身家翻上无数倍。

    “我帮你问问吧!”魏师母想了一下说道,“说起来,咱们隔壁的几户人家,孩子都招工到别处去了,他们在这边住的也不多,就不知道愿不愿意卖!”

    华夏人毕竟有故土情节,就算不住,未必就会愿意卖。

    “魏师母,那你一定要帮我问下,”柳叶眼睛一亮地说道:“价钱方面都好商量,我一定会让他们吃亏的。”

    “好吧!”

    魏师母只能点头答应,不过补了一句,“你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,人家都已经是工人了,也不会缺钱,用不着卖祖屋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,”柳叶点头,“如果实在没有卖的,咱们考虑是不是可以租!”

    “不过,”她怕魏师母太实诚,一张口便露底牌了,嘱咐道,“您可别说我们会租,如果知道不卖光租也能得到钱,他们还真的不会卖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!”

    如果柳叶不说清楚,以魏师母的为人,还真的就和直接和人家这么说了。

    “好了,你们先忙着,我现在就去帮你们打听!”

    众人休息了一会,又开始忙碌起来,魏师母也不打扰他们,去帮柳叶问租房子的事情。

    柳叶手上有五百来块钱,如果帮服装厂设计一两套设计图,她便有一千多块钱了,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。

    如果换算成年收入,妥妥的一年过万。

    万元户!

    在这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,可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,万元户的多少,在一段时间里面,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标准。

    当然,1980年万元户还是非常少的,在柳叶身边甚至还没有出现。

    按照柳叶的估计,县城里面一套二居室估计也就四五百的价钱,这种郊区三百多就能拿下一套。

    现在主要大家不愿意卖,她可能会多出一些,不过柳叶可不会在意这些,这绝对是非常合算的投资,多出一两百块她都不会犹豫。

    最关键的是,八十年代也是华夏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,钱贬值的速度非常快,拿现钱在手上是最愚蠢的行为。

    要知道华夏第一批万元户其实主要是农民,因为他们手里有地,政策完全放开后,他们可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,可以发展养殖业,这优势是城里人所不具备的。

    可是因为眼界和格局不够,农民们更多的是把钱存起来,穷怕的华夏人,总觉得把现钱放在手里才是最安心的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,他们错过了后续的发展,最终又变成了比较贫困的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