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 如何治散乱

作品:《一名隐士的前半生

    事非经过不知难。(M.k6uk.Com看啦又看手机版)按刘大哥的方法,我开始了观想的训练。当然,呼吸方法,是必须熟练到成为习惯。

    其实打坐,最开始是身体的训练。

    按理论说,身体的所有对治方法,都属于色法。色在佛教里,是指所有物质世界而言的。虽然所有物质的表现形式都是短暂的、不可靠的,或者说是空的。但是,要从感受和体验上,真实地让它空掉,却是难上加难的。

    据说有一种拳手训练,克服人类的身体反应本能,让对方拳头来时,自己可以保持不眨眼。但这种反本能训练是强迫的,不属于佛道的方式。

    身体属于色的范畴,感受是这个身体带给我们的心理反应。比如我们受到针刺,会有痛的感觉,这在人类进化过程中,原来是有积极意义的。如果身体不能敏锐地感受伤害,那么,就不会有规避和自救的行为,就会迅速死亡。

    但是,佛法,要求我们,体验到痛苦的空性,并且超越它,这就比较麻烦了。

    最开始打坐时,肯定是要与腿痛作斗争。当双腿盘坐时,血液流通和神经受到压迫,双腿就发麻。但这种发麻是可以适应的,比如东西老大娘盘腿坐在炕上,她就比较舒服,完全感受不到痛苦。

    而我们普通没有习惯的人,在这个腿上,可以感受到六种相互依存的东西。首先是色,就是身体的别扭,因为我没有把盘腿养成习惯。其实是受,感受酸麻胀痛。然后是行、想、识等等。比如我会想,这太不舒服了,影响健康吧,能不能换不换呢?只要有这个想法产生,马上就会产生某个动机和行为,企图放弃打坐,把两腿放下来,最后,在意识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概念:打坐是痛苦的。

    如何克服这个认识,按刘大哥的方法,是用代替法。用另一种想来代替目前这个想。

    想象最美好的观音菩萨,来对冲痛苦的思维。想象笔直的莲花杆子,来对冲血脉不通的想法。对莲花的形象,来对冲对身体不干净不健康的认识。

    但这种代替,不是究竟的办法,因为,它是凭空想象出来的。但依据佛教理论,所有事物,都是唯心所造,改变你的心,就会改变一切事物。

    如果真是这样,这恐怕是最彻底的唯心主义了。当然,佛教不说自己是唯心主义的,但玄奘法师说,他所学的,是唯识学,大概有点类似。

    禅宗大师们反复强调,心能转物,才是事理通达的象征。我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境界,是不是心想事成的意思呢?

    但是,这个心,却总不那么安分。www.83kxs.com

    我对刘大哥说:“刘大哥,你教我的观想法,我也试验了几天了,但总觉得不太得劲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说看,是什么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,我想象自己身体像莲花的杆子一样,中通外直,但总发现,有风在摇动,身体偶尔也前后晃。比如你让我不要注意双腿的感受,仿佛假装它不存在。但它的酸麻,却时不时地让我不舒服。总是各种情绪干扰我,不让我定在那个想象中的莲花杆子上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故意把思维固定在某一个想象中,你暂时是做不到的。当你想起腿麻时,你不要继续它的情绪,跟着这种痛苦跑掉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“比如,你此时想起腿麻了,胀了,痛了。你如果不控制,就会继续想,不打坐了吧,对健康不好,或者想,我不是学佛的材料,这种办法不适合我。如果你这样继续想下去,你会坚持不了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怎么办?我老是这样继续想。”

    “当一个念头出来时,不要企图消灭它。但你可以马上转移它。不管你此时感受的是腿痛还是肚胀,你马上回到想象身体如莲花杆子就行。也就是说,无论产生了什么新的念头,马上警觉,这是妄想,重新回到想象莲花的心态,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那不是反复折腾?更不安静了?”

    “刚开始,就是要这样反复折腾。不仅是你,就是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师,都经历过这个过程。他们还总结出了一句名言: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什么意思呢?不怕你出现了许多新的念头,当念头刚一产生,你就得意识到,这是妄想,我要做正事,要观想那莲花。这就是觉。觉悟得早,就是正确的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,那观想的莲花,也是我自己妄想出来的,而对于我来说,那腿上的痛,恰恰更为真实。难道,佛教是要让人相信假的,放弃真的?”

    刘大哥笑了笑,朝佛堂上供奉的菩萨看了一眼。对我说到:“兄弟,你看这个菩萨,它是真是假呢?你如果认为它是假的,也是很有道理的,它只是个木雕,只是个工艺品,凭什么我来拜它?拜一块木头,是迷信吗?”

    对啊,他这个问题,也曾经困扰着我,偶像崇拜,基本上离迷信不远。

    “其实,我们都是借假修真。也就是说,在明白和体味大道之前,我们是看不到真的。我们只是用一种假代替另一种假。用一种假代替所有的八万四千类假。这个假,是思维出来的,是心造作出来的。但这种假是一把宝剑,可以斩断世间所有散乱和复杂,得到一的境界。”

    以前我就思维过,三是万物

    的意思,二是矛盾阴阳哲学的境界,而一的境界,是最接近宇宙本体为零的境界了。

    “比如,我们看这个世界,如果按我们平时的习惯看,就如同拿着一个万花筒在看这个世界。万花筒的颜色,就是我们的习气,它们的组合随机并且复杂,如同我们的际遇。那么,我们双眼与世界之间,被万花筒所迷惑,根本看不到世界的真相。这个万花筒是什么?就是我们的自我。这个自我,不仅包括我们的思想倾向、现实际遇,甚至包括我们潜藏在基因里的本能。用佛的话说,色、想、受、行、识,都是组成万花筒的色块材料。”

    对啊,这个比喻很能够让我接受。看样子,下定义不如打比方,这就证明我们人类思维中,有某种天然的,阻挡我们认识真相的倾向。

    “那么,前辈们教我们一个方法。比如,让你直接取掉万花筒,你做不到,因为这太不习惯了。况且,太阳的光辉,让你双眼直视,你还会害怕或者眼睛受伤。前辈们想到一个代替的办法。比如给你一幅墨镜,让你带着茶色墨镜来代替万花筒,这种办法既让你习惯,又保持了你的眼睛,对不对?还有其它的好处吗?”

    他这一问,我老实地回答:“好处当然有,虽然从颜色上看,茶色的也不是真的,但毕竟比万花筒各种杂色干扰要好得多。更何况,平面的茶色镜,至少可以让我看到真实世界的真实轮廓,而万花筒看到的世界轮廓,是被折射和扭曲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让你用一种假的心代替千万种假的心,也是一种办法。没有一,哪有空呢?所谓空,不是没有,而是真相,它超越了真假,是世界本来如此的意思。当然,我这也是拾古人牙慧,我自己也是瞎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再说说呗,刘大哥,毕竟你是过来人。”

    他摇摇头,说到:“我过来了吗?我没过来啊。小庄,只有悟道的人,才能够说过来者。但是,我所拜访的悟道的人,他们却无法跟我交流那种过来人的体验。所以,即使我是过来人,那种体验也是无法诉说的。我跟你讲两个故事,你就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听故事,让我很感兴趣。在我心目中,刘大哥与文大姐,都是有故事的人。

    结果,他所讲的,不是他自己的故事,而是过去的佛菩萨的故事。

    “佛陀在世的时候,就有弟子问他,如何降伏其心。佛陀怎么回答呢?他盘腿一坐,说到:如是降伏其心。回答完毕,你听到什么答案了吗?”

    “没有啊,除了打坐这个动作,几乎是没有答案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,这个答案或许有,但是说不出来的啊。应该说,佛陀在世时,他的弟子,修为也是不错的。但以佛陀的智慧,都无法给他身边的弟子说出答案,我们怎么可能说得出来呢?”

    我明白,语言会失真,而且涵盖力有限。我想起大学的时候,有一个同学恋爱。有一天,他出去跟恋人约会了,回来后,人相当兴奋。在我们的套路下,终于知道,今天晚上的约会,让他拥有了此生的初吻。

    我们问他,第一次亲女朋友,是什么感觉。他想了老半天,最终很严肃地说到:“是一种酥耳麻醉的感觉。”但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?虽然有这个词出来,我们还是对不上号。因为,我们都没恋爱过,所以无法体会。

    有些感受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,即使表达了,既不准确,听众也无法明白。

    只有经历过爱情和初吻,你就有体验。至今,我仍然觉得,那同学形容恋爱初吻的词,是最准确的。因为我也找到过此种体验。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故事,说是从前有一个得道高僧。他当时已经名满天下了,很有修为。他晚年时,身上得了重病,满身长疮,痛得不得了。于是,他在病中,就整天大声呻吟。他弟子就提意见说:师父,你也算得道高僧了,这点痛都忍受不了,你如果真得道了,就不该这么痛苦。你即使很痛苦,也不该这么大声地喊叫,让别人听到了不好。”

    刘大哥问到:“你猜,那老和尚是怎么回答弟子的?”

    我当然猜不到,老实听他讲。“老和尚听到了,对弟子说:好吧,我给你们看一个不痛的东西。弟子们很好奇,都在想,师父怕是要展示神通了,都聚集来看。只见师父,双腿一盘,对大家说到:这就是不痛的。只见他坐在上面,居然当场就圆寂了。用你的认识来谈,这是个什么道理?”

    我也是读过一些佛学经典的,什么《五灯会元》、《禅林宝训》也看过。此时,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。

    “其实,人的身体,有生就有死,有生命就有感受,所以,身体既然存在,痛苦就会产生。要达到不痛苦的境地,只有超越这个身体、超越这个生命。”

    “从哲学上讲,你这个认识是大概合理的。但佛学上,有更深刻的意义。只是,你要看到,这个老和尚是真有修为的。他在生命力还存在时,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死亡方式和时间,仅凭这一点,有谁能够做到呢?”

    对啊,表面上看,他是掌握了一种不借外力而可以自杀的方式。但实质上看,却并没有那么简单。因为要结束自己的生命,不仅需要勇气,也有价值取舍。并且,生